隨著政務數據共享、數據互通與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政務數據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如來自外部的攻擊,內部的惡意操作,以及來自國家及主管機構的合規要求。
數據是維系銀行發展的重要動力和核心資產。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安全形勢,銀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護其核心資產以及滿足國家及行業數據安全合規要求。
保險行業信息化建設不斷推進,新業務不斷推出和用戶不斷增加,在復雜的人員和IT架構中,核心數據面臨著外部攻擊、內部惡意操作及違規訪問和泄露的風險。
學校信息化建設不斷發展,在各個系統中存儲的敏感信息也越來越多,然而單一的安全防護系統已經不能滿足數據安全防護的需求,學校急需一套完整嚴密的安全體系來保障數據安全。
2018年初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教發廳【2018】1號《教育部機關及直屬事業單位教育數據管理辦法》管理辦法的發布,堅定了對教育數據進行重點保護的決心。
當前國內醫療衛生行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數據泄露事件,醫療數據泄露愈發嚴重。除了“內鬼”,醫療信息的另一個安全隱患就是黑客攻擊。
近年來醫療衛生部門信息化發展迅速,如何遵循國家對數據安全的保護政策要求,建立有效的數據保護措施,加強敏感數據安全的防護十分必要。
隨著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建設,國家電網信息化建設必然打破傳統的數據孤島,轉而走向共享、開放。如何保障數據的完整、可信、安全也就凸顯出來。
隨著數據價值的不斷攀升,數據安全與個人隱私安全也越來越受到各個國家的重視,相繼出臺了數據安全及個人隱私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其中針對數據泄露、個人隱私泄露情況制定了嚴厲的處罰規定。
據Code42發布的《2019年全球數據泄露報告》顯示,信息安全負責人和業務決策者均表示,在調查進行的前18個月內,有一半的數據泄露是由員工造成的。另外組織內部人員“刪庫跑”等惡意毀壞數據事件也時有發生。
2020年初,據澳大利亞信息專員辦公室(OAIC)統計,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間,可統計的數據泄露事件共537起,其中惡意或犯罪攻擊繼續成為數據泄露的最大來源,占所有數據泄露事件的64%即343個。因此防止外部滲透攻擊行為造成數據泄露,仍然是數據安全防護的重點。
來自業務端的系統開發需求大量劇增,這對于開發測試所需的數據質量提出更嚴格的要求,但另一方面,生產數據用于開發測試將加劇敏感數據泄露的安全風險。